好好過日子——「幸福論」


大學裏教「通識教育」,有一科叫「幸福論」。

        跟大學生討論何謂「幸福論」,也是一個「幸福時代」的表證——都二十多歲的人了,尚不知幸福是甚麼,還要老師教導啟發。

        大學老師教導當然有系統性,從儒家、道家,甚至馬克思的「幸福觀」覑手,由哲學層面教曉學生何為「幸福」。

        其實要知道何謂幸福,應該先知道何謂「不幸」,凡事都是經過比較之後才會突顯特性的。

        沒有「不幸」,便也難言「幸福」。是以先要讓今天幸福的大學生接受大量的「不幸現實」,相比之下,才能使他們知道甚麼叫「幸福」。讓他們知道「幸福」不是賺了多少錢,買了甚麼新玩意兒,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,可以與生命一同延續下去的歡欣,這才是「幸福」。

        這就如「開心」一樣,有外在因素引起的開心,比如想買一樣東西,終於買到了。有發自內心的開心,比如有些事不用大鑼大鼓說出來,自己心裏很開心。

        外在影響的開心多數很短暫,但發自內心的欣喜最長久。有些事情讓你感到一時幸福,有些事情讓你感到一世幸福,區別在於後者發自真正的自我啟迪。

        聽起來好像有點玄,說穿了,還是比較,會得比較,就懂得滿足,懂得滿足,就知道身在福中,這就夠了。

        身
為香港大學生而還要學習探討何謂「幸福」,其實已是身在福中的證明,因為幸福太尋常了,以至懵然不知福。聽起來,都叫人羨慕。



李純恩



早排睇過呢篇文章﹐真不錯呢﹐分享俾大家 突別係最後一句

幸福太尋常了,以至懵然不知福 吃得﹐訓得﹐食得 不是已經好幸福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森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